阿坝师院少儿铜剪工坊服务队射洪一日双山研学侧记配资知识信息服务
2025年7月26日,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铜载古今,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服务队10名成员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完成“一日双点”研学任务:上午深入花果山景区采集地貌纹样,下午赴金华山陈子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主题调研,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古蜀文化剪纸教育课程进行课程准备,更新教学素材。
凌晨5点整,服务队抵达花果山景区,按照既定方案,成员分为观察、记录、取样三个小组,围绕山门石阶、崖壁层理、崩积砾岩等典型地貌展开实地作业。观察组用肉眼比对岩面曲线与青铜面具回纹的相似度;记录组以速写方式绘制纹样草图;取样组收集5份岩石薄片,标记编号后封装,用于后续课堂演示。11时,服务队完成全部现场采集,形成一套可用于教学的“丹霞纹样”纸质图样素材,为后续古蜀文化剪纸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提高了课程趣味度。
(图:团队成员于花果山景区内登云楼前合影)
展开剩余51%下午2点30分,服务队乘车前往金华山景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成员依次参观读书台、感遇厅、拾遗亭等,并重点抄录《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碑刻原文,体会陈子昂诗歌情感,学习为民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将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与教学设计目标相结合,使得古蜀文化剪纸课程设计更加多元化,赋能教育课程设计。随后,服务队围绕“诗骨与纸艺”主题进行现场研讨,决定将“幽州台”意象转化为剪纸负形,将“风骨”概念转译为线条力度, 通过诗歌意象的多样化表达来为古蜀文化剪纸课程设计提供创作媒材。
(图:团队成员于感遇厅陈子昂雕塑前合影)
此次一日双山研学活动为少儿铜剪工坊服务团队提供了新的视觉化创作思路,为团队后续更新教学课程,形成标准化课堂提供了新依据,将自然石阶的阶梯纹路创造性转化为古蜀文化剪纸的新型图案教学模块,又利用古人诗歌的情感意象创新性发展了剪纸课程的符号表达。重新解构了传统纹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确赋能。
图文:阿坝师范学院“铜载古今 纸剪春秋”少儿铜剪工坊实践队
。
发布于:四川省锦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